中文
  • 中文
  • English

图片展示

图片展示

图片展示

图片展示

空调歧管压力表功能用途

作者:台州市朗讯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: 发表时间:2021-07-26 13:49:44

歧管压力表是修理汽车空调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。当与制冷系统连接时,可对制冷系统进行抽真空、添加制冷剂和故障诊断。压力表组的用途有很多,可以用来检查系统压力,给系统充注制冷剂排空,给系统充注润滑油等等。

歧管压力表是汽车维修空调设备中最常用的工具。低压表可以显示真空度和低压值。真空度显示范围为0~5×105Pa(0~760mmHg),压力值为0~4.2×105Pa(约4.2kgf/cm2)。高压表只能显示高压值,显示范围为0~21.1×105Pa(约21.1kgf/cm2)。

两个压力表安装在同一个底座上,底座两端各有一个手动阀,下部有三个接入接口。

高压表接口通过软管与高压管接头连接,低压表接口通过软管与低压管接头连接,中间接口通过软管与真空泵或制冷剂罐连接。

由于三根软管和两个手动阀的共同作用,分支压力表具有四种功能。

歧管压力表组的结构组成

歧管压力表的结构组成歧管压力表主要由两个压力表(低压表和高压表)、两个手动阀(低压手动阀和高压手动阀)和三个软管接头组成。

压力表都在同一个底座上,下部有三个通道接口。压力表通过两个手动阀与系统连接和分离。比如在图表底座上安装手动阀门(Lo和H)隔离各个通道,或者根据需要,用手动阀门组成各种组合管道管汇。有两个压力表,一个用于检测制冷系统高压侧的压力,另一个用于显示压力和真空度。真空度读数范围为0 ~ 1000。

高压侧压力表测量的压力从0开始,测量范围不小于4200千帕。

标有“o”的手动阀是低压端阀,“h”是高压端阀。

标有蓝色的仪表是低压仪表,用于测量低压端的压力和真空。顺时针方向大于零的读数为压力刻度,逆时针方向大于零的读数为真空刻度。

用红色标记的仪表是高压仪表。用于测量空调高压端的压力。

歧管压力计的工作原理

歧管压力表和汽车空调系统通过橡胶软管连接。有许多不同颜色的橡胶软管。通常在低压侧使用蓝色软管,与系统低压侧的维护阀连接。红色软管用于高压侧,并与高压侧维护阀连接。绿色或黄色用于连接真空泵或制冷剂罐。

歧管压力表的工作原理是:高压手动阀(b)和低压手动阀(a)同时关闭,可以检查高压侧和低压侧的压力。高压手动阀(b)和低压手动阀(a)同时开启,所有管路连通,通过连接真空泵可以对系统抽真空;高压手动阀(b)关闭,低压手动阀(a)打开,可以从低压侧加注气态制冷剂,也可以从高压侧加注液态制冷剂,或者排空系统并排出制冷剂。

歧管压力表组件的使用

工作时,高低压接头通过软管与压缩机的高低压检修阀连接,中间接头与真空泵或氟利昂瓶连接。您只能用手拧紧软管和歧管底座,这可能与空气不同

另一方面,接头螺纹会断裂。使用时需要步骤!

1.当手动低压阀打开,手动高压阀关闭时,低压管道与中间管道连通,然后可以向低压侧添加制冷剂。例如从低压侧填充或排出制冷剂,同时检测高压侧的压力。

2.当手动低压阀关闭,手动高压阀打开时,高压管路与中间管路高压表连通,然后可以从高压侧充注或排出制冷剂,及时检测低压侧的压力侧。

3.当手动高低压阀关闭时,可以检测高低压侧的压力。

4.当手动高低压阀打开时,可以进行制冷剂加注和真空泵抽!

汽车空调压力的常压状态

高压:8-22.5巴(200-228磅/平方英寸)

低压:15-25巴(21.8 ~ 363磅/平方英寸)

空调歧管压力表使用注意事项

1.连接歧管压力表软管时,注意歧管压力表软管与压力表组歧管阀的正确对应连接,以及高低压表对应的压缩机进出口阀接头的正确连接。

2.连接歧管压力表软管或制冷剂瓶阀时,只需用手拧紧螺母。不要使用切丝器等工具。

3.从压缩机进口软管上拆卸仪表软管时,必须快速灵活;拆卸高压软管时,等待压缩机停止工作(大约几分钟,等待高压压力下降后再继续。市场上有两种类型的管汇压力计工具,一种用于R-134a装置,另一种用于R-12装置。为了防止制冷剂和压缩机油混淆,不要在R-134a和R-12空调系统上使用相同的仪器。

台州朗讯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于制冷、暖通行业仪器仪表及配件的研发、生产的专业企业。主要产品有冷媒表组(单表阀.双表阀),快速接头,冷媒加注软管.真空泵.数字式冷媒表.数字式真空表以及各种制冷工具。 公司拥有完善的检测设备,表组.冷媒表.加注软管.快速接头出厂前经过100%严格测试。

公司地址:浙江省玉环县阀门工业园区(龙溪)   |   联系号码:0576-87498588  0576-87498587              技术支持:久谦科技 
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使用企业微信
“扫一扫”加入群聊
复制成功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我知道了